我的中國冒險故事
在中國住了兩年的茉莉(右二),此時 9 歲半
文 / Jasmine Brimmell
翻譯/  Irene Lee

  

      我在中國住了兩年,對我來講,那是一個充滿冒險的旅程。我們來到中國,因為爹地和媽咪要我學習東方文化,不只是這樣,他們覺得,如果我和 James 有機會在上中學以前到世界各地旅行,會是個很好的經驗。

爸媽希望我們快快學中文

  在我們到中國以前,我們已經住過捷克與荷蘭,我學到很多關於他們國家的文化和東西。不過我們來中國最重要的目標是:媽咪和爹地希望我們能夠學習中文,世界上最困難的語言。為什麼我的父母要我學中文呢?喔,我差點忘了跟各位說明,我的母親是台灣人,他們講的語言是國語和台語(台語是中文的其中一種語言)。

  媽咪和爹地要我和 James 快快的學,所以他們把我們送到上海最好的一家公立小學。它是位於我們住家最近的一家小學。爸媽沒送我們去國際學校,對我們來講是一件新鮮事,因為在歐洲住的那幾年,我們都是上國際學校。中國學校的課比在歐洲多好幾堂,這裡早上要上四堂下午又上三堂,在歐洲整天下來只有兩堂或三堂課!

  一開始的時候,學校老師不想讓我依我的年齡從二年級上,他們說我的中文基礎太差沒辦法應付,應該先上一年級。但爹地媽咪不肯,他們只好讓我上二年級,所以我就必需很努力很認真。對我來講是非常非常困難的,因為我不懂中文,所以根本就跟不上。

      第一天上學時。我不知道每天都要複習默寫詞語,因此第二天考試時就很糟糕,我看著旁邊每個人都以飛快的速度寫完,我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,我很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辦,就忍不住哭了出來。幸好媽咪當時剛好在教室外面,就跑進來安慰我。從那天開始,我每天很努力的跟媽咪練習默寫,雖然在第一兩個星期,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才寫出四、五個字,但老師還是很滿意我的進步。

Michelle 我最要好的朋友

  我的級任老師很努力的教導我,我也很努力的學習。雖然她知道我聽不懂中文,不過還是一直不斷對我講中文,這對我的幫助很大,因為過了兩三個星期,我就聽得懂一些並且會講。我的老師也教我如何寫字,我知道她很累,因為必需一筆一畫的重頭教導我。當然,幫助我的不只是學校的老師,我的媽咪與我的家庭老師,甚至是我的同學,也都幫助我學習中文。

      我在開學的頭幾天就結交到我第一個、也是最要好的朋友 Michelle,她在頭幾個星期我還不會寫中文時,幫我抄寫應該做的作業在本子上。自從我和她做朋友以後,她在體育課與休息時間幫我上額外的中文課(我們在每節課之間有十分鐘的小息)。Michelle 有很多朋友,所以我一和她玩也同時的和她的朋友玩,因此我很快就交到很多朋友,我的中文知識也一天比一天進步。

  除了學習之外,我在這間很棒的學校也做了很多事情。我曾經代表班上表演小提琴,幫忙募捐到很多錢捐給慈善機構。另外在六月份,也就是中國兒童節這天,我們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表演,不過那其實是一項比賽,由每個年級表演最好的那班上台;表演之後,我們回班上吃吃喝喝,非常好玩。不過我那天有點晚喔,因為表演後跑到 James 的班級,也就是一年級去換鞋子,我們應該穿黑皮鞋上台,但我沒有就先穿他的,所以表演後還給他。

作業好多 老師太嚴格了

  我覺得這家學校很棒,我特別喜歡電腦室,整間教室裡只有一排又一排的電腦、螢幕,還有一排又一排的桌子和椅子,每個桌子上都有一個鍵盤,沒擺其它東西,上課時坐滿一排排的學生,看起來很壯觀,哈!哈!哈!多好玩啊!

  不過,這個學校有一點點不太好,就是這裡的老師太嚴格了!如果我們作業沒做完,老師會很生氣,我是說很生氣很生氣喔。糟糕!我不覺得老師滿意我的作業,我常常沒做完作業因為實在太多了,好像永遠寫不完似的,只是老師似乎從來都不覺得她派太多作業。

 

 

課餘時間 參加慈善音樂表演  

      除了上學外,我們在課餘時間也做了其它各式各樣的事情。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音樂表演。我們到過很多地方從事慈善性的演出,最常去的地方是「沙龍」,那是一群自閉兒童聚會的場所。我們拉小提琴和彈鋼琴給他們聽,同時也幫忙策畫活動。第一個就是和他們一起做聖誕卡片,那天我沒把卡片做完,不過和我同桌的一個男孩把他的卡片送給我,另外有一個媽媽送一張卡片給 James!

      我們後來又籌畫另一項活動,那就是……復活節遊戲。這個活動很好玩,特別是畫彩蛋,有一個自閉兒說他畫完蛋後,就要把蛋給打碎,還好媽咪當時在旁邊,告訴他說接下來要進行「跑蛋遊戲」,應該把蛋留下來,不要打碎囉…咻!!好加在!

  和自閉症小孩在一起的經驗是那麼特別,我記得第一次見到他們時,我覺得他們有點瘋,因為他們好吵,有一個小孩還一把抓起我的琴,把我嚇了一跳。不過我明白這些小孩腦子裡想的和我們不太一樣,因為媽咪和爹地在我們去「沙龍」前就和我與 James 說過這些情況。

  除了表演給自閉症小孩看以外,我們也去很多地方表演,包括上海兒童醫院、老人院和孤兒院。我到孤兒院時覺得有點驚訝,因為那裡的小孩和自閉兒童相比,實在是太安靜了。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其實是一般正常的小孩,他們只是沒有媽咪和爹地。他們住在一座很大的建築物裡,我想裡面一定住著很多很多的小孩,雖然我們那天才看到二、三十個,我想是因為房間太小,裝不下所有的小朋友。

派對活動 非常有趣

  講完了音樂,現在我就來說說我們幫朋友以及同學而主辦的派對了。我們搞了好多好多的派對,包括:我和 James 每年的生日派對、復活節找蛋活動,雖然算不上是大派對,但非常有趣,萬聖節派對有 100 多個人參加,聖誕節派對有畫臉和聖誕老公公,英文故事派對裡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。最後,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們離開上海前所舉辦的「Bye-Bye 派對」,幾乎我們班所有的女生都來了,連 Jessica 她從來不參加派對的都來了。

  我們辦最後一個派對的地方,是在社區裡的燒烤亭,那是一個很大的社區,有好幾棟住宅大樓。猜猜看裡面有幾個遊樂場?至少有三個,也許有更多我記不得了,裡面還有一個室內與兩個室外游泳池,社區裡到處都可看到花花草草。有一次去上學的途中,我摘下一棵有刺的草,把它放進褲子的口袋裡,放學時我把手放進口袋就刺到手了,哈!哈!哈!是不是很好玩呢?我實在很想念很想念我們在上海住的這個社區—仁恆濱江園。

黃山、西安… 放假時到處遊山玩水

  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新奇的國家,因為我們以前一直住在歐洲。人家說中國是很大的,有一些很好玩的地方闢如北京、黃山、上海…...好多好多地方。我們只打算在中國住兩、三年,所以我們總是利用放假時間到處玩。我們曾經去過黃山,這是我去過的第一個大山、也是在中國去過的唯一的一座山,那裡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大石頭。

      我們也去過西安,那是一個在冬天會下雪的城市;我們去過北京,當冬天的冷風吹來時,真的是寒風徹骨,不只臉頰連骨頭都會覺得痛;我們去過桂林,那裡有一層又一層的山峰,河水非常的乾淨。

  我喜歡西安,因為我很喜歡玩雪,當我把做好的雪球放進爹地的屁股裡時,真是好玩極了!我對黃山的印象很深,因為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石頭,怪形怪狀的,有的像桃子,也有的像猴子,不過它們可都是天然的喔!桂林是一個很美的地方,我們在河上坐了好多次竹筏,我和 James 在上面玩水槍玩得很瘋狂,首先我們對著媽咪和爹地噴水,但他們要我們停止,我們就把水射到頭上的遮陽傘,水順著傘邊流下來,就變成好像在下雨一樣,好好玩!

中國民俗 跟歐洲大不同

  我們在中國到處遊山玩水,因此也從中學到了一些他們的民俗與文化。中國人好像不太喜歡照規矩辦事,雖然學校的老師總是教我們要守規矩,不過如果你沒上過學的話,可能就沒辦法了。譬如說,他們非常不遵守交通規則,明明是紅燈還是有人過馬路,只因為他們趕時間,或者只是很想趕快過去,沒有任何裡理由。

      他們也總是插隊或是根本就不排隊,這是很遭糕的中國式習慣,不是嗎?中國人的動作超級快,尤其是吃飯。記得第一次和中國朋友一起吃飯時,媽咪就提醒我要吃快一點,因為中國人吃飯特別快。我還真的被他們的快動作嚇到了,我才剛剛夾了一粒水餃放到盤子上,桌上整盤的水餃馬上就不見了!

  雖然他們吃東西的動作很快,不過大部份餐廳煮東西的速度好像都很慢,我們每次去餐廳都要等好久才看到一盤菜,我不知道他們在自己的家裡是不是也煮得這麼慢。可千萬別問我為什麼他們煮東西這麼慢,老實說,我也不知道。我不喜歡有怪味道的餐廳,也不喜歡煮東西慢的餐廳,我很喜歡吃餃子和煎包,好好吃喔!

  中國人其實是很友善的,譬如說,我很快就和 Michelle 交上朋友,因為她幫我抄作業本。我在中國兩年最大的收獲是:我學到了世界上最困難的語言—中文,我真的很高興我做到了。我很想念我住的社區與我的好朋友們,特別是,我尤其想念那間很棒的學校,上海菊園實驗小學。

 

編輯:Ruby Liang、Vicky Lee
照片:Irene Lee

 

建 議
關於我們 The Brimmell Family 文 / Irene Lee
全新的生活 文 / John Brimmell
我們到了上海 文 / John Brimmell
這條路,怎麼走下去?(上) 文 / Irene Lee
這條路, 怎麼走下去? (下) 文 / Irene Lee
茉莉上學的第一個星期 文 / Irene Lee
茉莉的日記 (1) 文 / Jasmine Brimmell
茉莉的日記 (2) 文 / Jasmine Brimmell
我的中國冒險故事 文 / Jasmine Brimmell
請給我們一張簽證! 文 / Irene Lee
終於上船了,日全蝕事 文 / John Brimmell
給我一個工作吧,中國企業大老闆 文 / John Brimmell
安居樂業? 還是打道回府? 文 / Irene Lee